中楷国际 | 人力资源行业一周新闻速递
本期导读 我国正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京津冀三地签署《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雄安新区公布37个“特岗特薪”岗位 河南省获得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40.32亿元 河北:鼓励用人单位5月底前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 宁夏:我区公布2024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特殊群体缴费补贴标准 村干部个人缴费财政每人每年补贴4265元 宁夏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残疾人等 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10日在天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正持续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为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2022年起,已专门支持30所高校增设41个工程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承担任务的59所高校,共有680个工程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已全面铺开。 此外,我国不断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培养新平台。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3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有校企双导师队伍1.7万名,其中企业导师8100多名、一线总师1300多名。校企协同建设的首批18门“高阶性、前沿性、交叉性、挑战度”核心课程已发布。 教育部还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教育部等5部门共同作为指导单位,支持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等33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锚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培养急需人才的大目标,以大规模、有组织、成建制的产教深度融合方式,探索培养与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 怀进鹏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和破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评价标准、课程教材、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推动大学实现技术转移和问题驱动下的科研水平提升,增强学生在重大工程实践中解决大规模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方式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转换。(记者张建新、白佳丽)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tj.news.cn/20240511/7ba6a4193c624a20b3188159324c7b1b/c.html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5月12日,京津冀三地签署《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对就业协同、社保协同、人才协同、劳动关系协同等方面工作进行部署,推动三地人社事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燕伟同志出席签约仪式。 《合作协议》中约定,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一是将深化就业协同。加强劳务协作,健全就业信息协同和发布制度,共同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劳务品牌发展交流,联合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特色劳务品牌;探索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级评估结果互认,支持京津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到雄安新区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共同举办创业创新大赛,轮流牵头举办京津冀职业技能大赛。二是将深化社保协同。共同推动人大部门协同立法,建设“一卡通”平台,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完善社保协同机制,扩充“同事同标”、“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做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推动社保待遇资格无感认证,推进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开展合作。三是将深化人才协同。联合修订《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并实现互认;联合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开展博士后联合培养,探索职称评审协同推进;建设京津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家库,服务三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技工教育联盟作用,深化三地技工院校在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将深化劳动关系协同。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推进劳动保障跨区域协查案件协同执法、快速处理。共建京津冀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落实京津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协同处理工作机制,妥善处理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杨燕伟厅长在接受天津卫视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京津对接合作,一是在服务群众方面。强化“河北福嫂”等品牌效应,为京津提供更优质的家政服务。在去年企业社保登记、工伤跨省异地就医等15项社保经办“同事同标”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让三地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同事项名称、同受理标准、同申请材料、同办理时限”社保优质服务。二是在重点合作方面。会同三地人大力争年内完成“一卡通”协同立法;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联动,让社保卡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强大,让1.1亿京津冀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比如我们正会同省残联建设助残惠残“一卡通”、与京津共同扩大旅游、文化等应用领域。三是在落实举措方面。认真落实本次会议期间签署的深化人社协同框架协议,压茬推进16项重点协同工作,强化末端落实,切实让京津冀三地群众感受到人社服务“零距离”。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https://rst.hebei.gov.cn/pageWarp?isId=1715567538001fbr&id=1 来源:河北人社网 新华社石家庄5月13日电(记者张涛)5月12日,雄安新区在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周启动仪式上公布2024年“特岗特薪”岗位清单,包括16家企事业单位的37个特聘岗位。 据介绍,为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雄安新区执行“特岗特薪”政策,岗位分为A、B、C三档,根据聘用对象的岗位类别,按用人单位给付薪资的50%至100%给予岗位奖励。“特岗特薪”政策重点支持疏解央企总部及二、三级企业或创新业务板块引进的高精尖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新区五大高端高新产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等引进的行业领军人才。 此次公布的37个特聘岗位,包括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贸易谈判代表、中国星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技术专家、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环保领域高级研究员、中国雄安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雄安宣武医院首席专家等。一些专家说,“特岗特薪”政策将为雄安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he.news.cn/20240514/21aa3924269f464d95f734d6e212a5d1/c.html 来源:新华网 5月15日,记者从河南省人社厅获悉,财政部下达河南省就业补助资金11.76亿元,加上已提前下达的28.56亿元,2024年河南省共获得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40.32亿元,同比增长1.8%,资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就业创业补助支出。 据了解,省财政将根据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综合考虑各地城镇新增就业、职业培训等工作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和困难程度,以及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激励、高校毕业生重点倾斜、乡村振兴帮扶等因素进行资金分配,并对预算执行进度慢、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地方相应扣减资金,进一步体现激励约束,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同时,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和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动态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督促指导各地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确保资金用在实处、花出实效。(记者 李娜 陶然)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ha.news.cn/20240516/fe614c5ad6e447c6861a79450019d81e/c.html 来源:郑州晚报 鼓励用人单位5月底前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 近日,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通知》,进一步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工资报酬和休息休假权益。 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知提出,全面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应当综合考量劳动者休息权、用人单位人力成本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激发各方主体落实的能动性。 一方面,用人单位制定休假计划。未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的用人单位,鼓励5月底前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建立报告备案制度,根据工作安排和职工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处理休假和工作的关系,确保年休假制度规范运行。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大,应指导企业探索在休假设计、制度完善上推动带薪休假与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可行方式对接,适度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并将落实带薪休假情况作为企业奖惩、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开展带薪休假制度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加强对带薪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用人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义务,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县(市、区)人社部门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劳动用工书面审查、专项执法检查、举报投诉专查,处置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职工休假权益。(记者 解楚楚)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he.news.cn/20240517/fd13a0e6609e4469bf7f10ddefbe8f7a/c.html 来源:河北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马照刚)近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对2024年度社会保险相关参数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特殊群体缴费补贴标准进行明确。 通知明确,我区村干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844元,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4265元;村干部以灵活就业人员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4265元。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和计划生育纯女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奖励缴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55元。 同时,我区公布了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821元、42395元和17772元,指导各地稳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申领工作,切实保障遗属及时、足额领取相关待遇。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hrss.nx.gov.cn/gzdt/rsyw/202405/t20240516_4541570.html 来源:宁夏日报 本报讯 ( 记者 裴艳 见习记者 贺静)5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人社厅获悉,《宁夏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于5月18日起施行。按照新规,公益性岗位安置应根据家庭困难情况、劳动者年龄、职业技能水平、身体状况等因素,建立排序机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意愿的残疾人。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并经市、县(区)人社部门认定,通过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安置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满足公共利益和就业困难人员需要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公共管理类岗位,一般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 在安置对象中明确,城镇公益性岗位的对象为法定劳动年龄内通过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就业困难”且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脱贫人口(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就业困难等人员。公职人员(含已享受退休待遇人员)、财政供养、已领取其他类财政补贴或村(镇)集体经济补贴的村(镇)干部(人员)不得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 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程序,新规要求,各地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公益性岗位安置公告。符合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的就业困难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明向所在地民生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符合乡村公益性岗位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持身份证明及户口本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随后,由民生服务中心、村委会对申请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料进行初审,审核合格的,将人员名册及相关资料报当地人社部门,在公示审定后培训上岗。 在岗待遇方面,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补贴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用人单位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待遇以所在地级市上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月发放,各地人社部门可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商业保险经办机构,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统一购买不高于50万元额度的商业意外伤害保险。 内容为部分截取,更多详情请点开↓ 原文链接: http://hrss.nx.gov.cn/gzdt/rsyw/202405/t20240516_4541599.html 来源:新消息报 声明:本文所含资讯仅作分享传播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